
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我国的工业和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“插电”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《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2025》显示,2024年,我国电气化率约为28.8%,比去年提高0.9个百分点。中国电气化率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。预计到2030年,全国电气化率将达到近35%,超出OECD国家平均水平8至10个百分点。这种超越只是数量上的领先,还是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国力争夺?电气化率是指电能占最终能源消费的比重。这是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。电能作为优质、高效、清洁的第二能源,大规模应用和替代其他能源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高电气化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不同类型的能源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益。与煤炭、石油等其他能源相比,电力的经济效益最高。这意味着在使用相同数量的能源的情况下,可以实现进一步的经济产出。电能还可以转换为其他能源,如热能和机械能,高效便捷,还可以实现精确控制。通过替代电能,企业可以显着提高能源效率,降低综合能源成本。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文章、大型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和制造精度高度依赖于稳定且廉价的电源。我国电网强大的稳定性和高电气化率是其背后的主要支撑。高电气化率是能源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我国“富煤、少气、缺油”的资源资源决定了依赖油气进口的传统能源路径存在固有风险。电气化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正在修复能源安全格局:“十四五”期间,风能、太阳能装机容量从5.3亿千瓦增加到约17亿千瓦,建立了规模最大、增长最快的能源变革体系。五年来,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从40%提升至60%,保障超过14亿人口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。随着全球地缘政治混乱常常引发地区能源短缺和价格变动,这种变化带来的安全感变得更加突出。高电气化率是绿色转型的“主通道”。电气化是实现终端能源消耗低碳化的主要途径。国际能源署建议将电气化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。我国用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,用电烤箱替代燃煤锅炉,用电采暖替代燃煤燃煤。每一步都会加剧污染物和碳排放的严重程度。这一转变,不仅是履行减排责任,更是抢占发展主动权。随着碳关税壁垒的逐步形成,高电气化率支撑的低碳产业链正在提供制造新的竞争优势。收益。领先的电气化速度也有助于我们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话语权。在电压输送、智能电网、大型新能源与航运建设、车辆计费标准等超高领域,我国已成为市场规模大、工程技术强的标准制定重要力量。这种优势转化为真正的国际竞争。虽然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的成就,但我们也必须面对电气化领导地位背后的挑战。高电气化率的要求是电力要“绿色”。目前我国大部分供电仍以火电为主。我们要继续大力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,电力资源清洁化任重而道远。风能、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随机性、间歇性、波动性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电网。如何破解“卫生经济”不可能的考验,考验着开发新型电力系统的智慧。更重要的是,需要妥善处理能源转移带来的分摊费用,既要保障民生用电,又要维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。需要精准的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变革。电气化率超过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,这是我国在能源与工业革命交叉点向前布局的必然结果。到2030年实现电气化率35%的目标,下一步发展重点将从“用多少电”转向“用什么电”和“怎么用电”。这将是更高层次的技术、政策、商业模式的竞争,我们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。 (本文来源:Sun-销售与-经济套:王一辰)